(原標題:直擊業績會|光威復材:定型碳纖維價格企穩 內蒙古項目預計年底前投產)
財聯社4月20日訊(記者 方彥博)盡管受到了量產定型碳纖維產品價格下降的影響,但憑借預浸料在風電葉片中的批量使用及高端碳纖維產品的逐步放量,碳纖維行業龍頭光威復材(300699.SZ)仍舊在2021年保持了業績的穩步增長。
公司董秘王穎超在20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根據目前已簽署的業務合同,未來公司的定型碳纖維產品的價格將會保持相對穩定,同時公司能夠通過新產品來彌補降價的影響。此外,內蒙古包頭的碳纖維項目也有望在年內正式投產。
光威復材主營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發和生產,擁有從原絲開始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高性能預浸材料、復合材料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是目前國內碳纖維行業生產品種最全、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之一。
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26.07億元,同比增長23.25%,其中碳纖維、碳梁、預浸料三大業務貢獻收入比例占93.68%。公司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7.58億元,同比增長18.18%。
雖然去年公司的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均保持著較快的增速,但受到主要產品量產定型碳纖維降價的影響,公司利潤增速并未跑贏收入,公司全年綜合毛利水平也有所下滑。
對此,王穎超表示,作為公司連續供貨十余年產品牌號,客觀上客戶對定型碳纖維產品有降價的要求,但公司對此有一定的承擔能力,并用不斷開發或驗證通過的新產品來彌補降價的影響,且根據目前已簽署的業務合同,未來定型產品的價格會相對穩定。
記者注意到,光威復材去年12月發布公告,子公司威海拓展與客戶A簽訂了三個標的為X型號碳纖維及織物訂貨合同,合計金額約21億元,合同履行期限自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
在老產品價格企穩的同時,新產品也開始為公司貢獻業績。財務數據顯示,包括T800H級、M40J/M55J級以及T700S/T800S級在內的新產品在2021年貢獻了公司增量利潤的70%。同時憑借碳纖維半預浸料在風電領域的突破,公司預浸料業務在2021年實現收入3.59億元,同比增長51.94%。
對于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公司內蒙古包頭項目,王穎超在會上表示,該項目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前投產。據悉,內蒙古光威碳纖維項目規劃年產一萬噸碳纖維,遠期可擴展至兩萬噸。其中一期年產4000噸工程中的24個建筑單體中的23個已全部竣工。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能源在碳纖維成本中的占比達30%,公司內蒙古包頭項目所在園區的電力成本較威海低約50%,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夠提升公司供應鏈的穩定性和自給能力,還能夠降低公司成本,提升公司產品的綜合毛利水平。